▲內與外實與虛的燈光效果
中國文化里很講究寓意,常寄托于建筑造型里,比如大紅燈籠,比如關于龍的演繹。我去過好幾個城市,當地的人都很自豪地告訴我說我們這個城市是龍城。我也不懷疑,龍生九子,遍地開花的可能性極大。紅燈籠是中國燈籠,節(jié)日里掛遍全中國大街小巷。于是,代表中國的建筑方案常常會發(fā)掘或隱藏類似燈籠或龍的造型邏輯。中國工藝美術館的立意是“藏寶閣”,一聽就非常中國,又體現展館的用途與價值,估計也是中標的關鍵詞。
▲工藝美術館亮起來后與周邊建筑的關系
中國工藝美術館位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毗鄰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西側面向龍形水系,遠眺生命之樹,建筑設計是德國的GMP公司。平面呈長方形,建筑外觀上部包裹傳統(tǒng)中國紋樣金屬格柵幕墻,立意寶匣。照明設計顧問也是德國的公司叫 Conceptlicht GmbH,他們的方案也是直截了當,解決入口照明、路徑照明、停車照明,還有讓建筑的寶匣部分亮起來的做法。照明方式也是在立面剖面上標出位置,標出角度,標出被照面受光狀態(tài),標出使用燈具示意,方案也就結束了,想想其實設計就是這樣。
▲懸起的寶匣內透光的照明方式下豐富的格柵肌理變化
▲材質與光的均衡協(xié)調
我們的工作就是深化設計,施工圖繪制及現場配合,包括樣板段的燈光試驗,整體燈光調試等。我們都知道德國人很嚴謹,其實不僅嚴謹,就是不做多余的事情,雖然聽說過德國有哲學家馬克思,詩人歌德,音樂家肖邦,但設計師還是一板一眼的。假如我們要做方案,首先要把工藝美術史回顧一遍,提取要點,找出好的意象物,匯報文件盡可能煽煽情,烘托一下氣氛。因此德國的設計不適合走馬觀花式的欣賞,得慢慢品。比如建筑材料,結構,空間,安裝節(jié)點,拼縫做法。把縫怎么對齊同時怎么表現縫,要有極度的耐性與堅持去設計完善。現在流行幕墻打膠的做法,大家知道膠的低級形態(tài)叫糨糊,糨糊的另一種含義是不清晰,有糊弄的貶義。在制造燈具行業(yè)這幾年有一種結構防水做法很受推崇,就是不打膠,并認為不打膠質量好,高檔。用膠封住了,里面可能就有不真實材質,或內部結構不牢固,在防水上不靠譜。也許德國人喜歡明縫,北京燕莎凱賓斯基酒店那個樓蓋于上世紀改革開放的年代,是明縫石材外墻,靚麗至今。為什么明縫好,首先石材足夠厚,金屬掛件足夠結實,在嚴酷的環(huán)境下不生銹夠牢固結實。且內部還有第二道防護,解決內部防水和排水,從里到外不得馬虎,貨真價實。當然嚴謹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比如德國人做中餐,就差的很遠,因為他們永遠不可能知道中餐大廚隨意加入的是什么質什么量什么目的最后想要什么味兒。從這點上,我覺得我們有時候又需要詩,當房子漏水的時候需要的是結構防水。
與GMP公司配合過幾個項目,也體會了一些什么是嚴謹得做法,就是主設計師根據樣板肯定或不斷調整自己設計的方法且親自確認實物,用俗話說就是不見兔子不撒鷹。這個項目的設計配合過程就是這樣,落實每一處設計的可行性與效果,并對上游設計變更帶來的變化提出調整策略方案至實現。
▲從主入口看建筑的光影重疊
項目的難點在對于藏寶閣的這個寶匣做到類似燈籠的表達。室內是使用空間,有對外采光需求,寶匣是格柵圍合的空腔。一般邏輯是燈光照亮內墻,獲得反射亮面,格柵剪影,好似內部發(fā)光,恰似發(fā)光燈籠效果。但向內打光會影響內部空間使用,有眩光,且大部分內幕墻為玻璃幕,需要從內幕墻安燈具向外打光,照亮格柵的厚度方向側面。這是一個高難度動作,不能直視光源,要蝙蝠翼配光照向兩側,又不能從正面?zhèn)让婵吹焦庠?,要擋起來。于是形成對光路的一系列神操作。要發(fā)光,要擋光,要亮,要均勻,現場做了數回試驗,調角度,加擋板材料等,基本實現了目標要求。其實有些角度是擋不住的,轉角部分還是有少部分光點溜了出來。庫哈斯曾說,不要試圖讓燈光在所有空間都取得全面勝利,這句話充滿了哲學意味,我又想到了詩。
▲簡約的低位功能照明
其他的功能照明并不難,本身建筑也方正,向下的光使建筑周邊地面亮起來也滿足了通行要求。完工以后看,寶匣實現了燈籠般亮起來的目的。由于格柵的厚度編織構成關系,在不同視角看,明暗關系不同,強弱也不同,光與影交織在一起。顯然,燈光也促進了夜間建筑細節(jié)的豐富變化。
▲從龍形水系遠眺現代的藏寶閣中國工藝美術館夜景
相關閱讀